
,重大节日活动有哪些?
阳朔社日:农历二、八月间
举办地:阳朔各乡、镇
活动介绍:
“社”,是供祀社王菩萨的节日,在阳朔老百姓的心目中比一般节日都重视。阳朔过“二月社”、“八月社”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。
阳朔社日其实是“十友”男人大聚会,名目叫做“吃社”。这是一种民间互帮互助的结社组织,是阳朔农村千百年沿袭而来的好传统。在村里,只要参加了“十友”社,那家的老人过世后,一切后事有人帮忙到底,从入殓、报客、办夕,到入土圈坟,一切都做得妥善完满。
如今农村又新兴了一些红白理事会,比“十友”结社的功能多了一些,但“十友”社仍然存在,并且继续发挥作用。
福利五月八节:农历五月初八
举办地:福利镇
活动介绍:
这是阳朔县福利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、体育及祭祀活动。
这天,圩上各户扎起三尺六寸高的立式彩灯到镇上公公、婆婆庙前燃放,然后祭祀两庙中的一百余尊菩萨并将其抬、抱到大街上**。过去认为祭祀公公、婆婆庙可多子多福、国泰民安。活动中,谁来组织,抬、抱菩萨**的是什么人,都有具体的规定。随队**的有文艺、体育队伍,舞狮、耍牌灯、踩高跷、八仙纸扎等。**完毕后则是民间文艺表演、体育活动。
会期一般为时五至十天。节日期间(当地人称赶会期),家家都要用精肉做馅的“三酿”,即茄子酿、辣椒酿、苦瓜酿酿作自家主菜,款待宾客。
壮族会山歌:农历八月十五
举办地:月亮山
活动介绍:
每年中秋节的晚上,明月当空,一片银辉,在所有的壮族村寨,到处都能听到笛声悠扬、山歌如潮。会山歌多数是以村以寨为单位,青年男女三五成群,扎成一堆,首先是用木叶吹奏,投石探路,按壮族山歌的调律,一曲又一曲地不断演奏,目的是寻找合适的对歌者,并达成彼此间的默契。找到对手后,即刻以歌代言,传情表意。许多的壮族男女青年都是通过会歌的形式,培养感情,成为恋人和夫妻。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每年中秋节之夜,高田镇、普益乡的壮族青年把会山歌的地点转移到著名风景点月亮山下,吸引了全县以及邻县到那里会山歌。每年的参加者都都达到一二万人,成为有名的民间山歌会场。“中秋之夜”成了阳朔州一大景观。
阳朔渔火节:每年十月间
举办地:漓江边上
活动介绍:
漓江,江水清澈,游鱼可数,是以叼鱼为食的鸬鹚鸟的天堂,鸬鹚捕鱼是阳朔民间传统的夜间捕鱼方式。
节日当天,渔民划排于江中,引鱼汇聚,放下丝网将其围住,继而放下鸬鹚,渔夫在排上蹬排呼喊,并以浆击水,鸬鹚在水中箭一般穿梭,叼上鱼儿就露出水面引颈而吞(颈子被绳索套住,鱼儿吞不下),渔夫伸竹篙把鸬鹚挑上竹排,把鱼儿挤吐进鱼篓。这种围渔一般是群体出现,少则八九张竹排,数十只鸬鹚,多则几十张竹排,成百只鸬鹚。这时竹排在江上游弋,江面灯火辉煌,水下波光形成游龙晃柱,夜空回荡着人声拍水声,很是壮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