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南非简况
【国名】南非共和国 (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)
【国旗】1994年3月15日南非多党过渡行政委员会批准了新国旗。新国旗呈长方形,长与宽之比约为3∶2,由黑、黄、绿、红、白、蓝六色的几何图案构成,象征种族和解、民族团结。
【国徽】太阳象征光明的前程;展翅的鹭鹰是上帝的代表,象征防卫的力量;万花筒般的图案象征美丽的国土、非洲的复兴以南非国徽及力量的集合;取代鹭鹰双脚平放的长矛与圆头棒象征和平以及国防和主权;鼓状的盾徽象征富足和防卫精神;盾上取自闻名的石刻艺术的人物图案象征团结;麦穗象征富饶、成长、发展的潜力、人民的温饱以及农业特征;象牙象征智慧、力量、温和与永恒;两侧象牙之间的文字是“多元民族团结”。
【国歌】1995年5月,南非正式通过新的国歌,新国歌的歌词用祖鲁、哲豪萨、苏托、英语和南非荷兰语5种语言写成,包括原国歌《上帝保佑非洲》的祈祷词,全歌长1分35秒,并以原国歌《南非之声》雄壮的高音曲调作结尾。 原国歌名为《上帝保佑非洲》,1994年3月15日批准。歌曲由黑人牧师诺克·桑汤加在1897年谱写,1912年首次在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上作为黑人民族主义赞歌唱出来,在非洲深受广大黑人欢迎。
【国石】钻石
|
南 非 和 解 日 |
【人权日】3月21日
【独立日】5月31日(1961年)
【国庆日】5月31日(1961年)
【自由日】4月27日(1994年) >>
【青年日】 6月16日(纪念1976年索韦托惨案)
【妇女日】 8月9日
【遗产日】(传统节) 9月24日
【和解日】 12月16日(阿非利卡人的节日,祖鲁人称之为和解日)>>
【曼德拉日】7月18日
【国家政要】:总统雅各布·祖马,2009年5月当选 。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南非前总统德克勒克 南非前总统姆贝基
【自然地理】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,北邻纳米比亚、博茨瓦纳、津巴布韦、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,东、西、南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。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,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,有“西方海上生命线”之称。国土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。全境大部分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。德拉肯斯山脉绵亘东南,卡斯金峰高达3660米,为全国最高点;西北部为沙漠,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;北部、中部和西南部为高原;沿海是窄狭平原。奥兰治河和林波波河为两大主要河流。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,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,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。全境气候分为春夏秋冬4季。12月-2月为夏季,最高气温可达32─38℃;6-8月是冬季,最低气温为—10至—12℃。全年降水量由东部的10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部的60毫米,平均450毫米。首都比勒陀利亚年平均气温17℃。
【人口】总人口约为4868.7万,主要由黑人、白人、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构成,黑人人口为3914万,占总人口的79%;白人人口为447万;其他有色人种为571万。黑人主要有祖鲁、科萨、斯威士、茨瓦纳、北索托、南索托、聪加、文达、恩德贝莱等9个部族,主要使用班图语。白人主要是荷兰血统的阿非利卡人和英国血统的白人,语言为阿非利卡语和英语。有色人是殖民时期白人、土著人和奴隶的混血人后裔,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语。亚洲人主要是印度人和华人。有11种官方语言,英语和阿非利卡语(南非荷兰语)为通用语言。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。
【首都】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3个首都的国家: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(Pretoria)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,人口:220万;立法首都开普敦(Cape Town)是南非国会所在地,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,位于西南端,为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交汇点,人口300万;司法首都布隆方丹(Bloemfontein) 为全国司法机构的所在地,人口50万。
【行政区划】全国分为9个省:东开普、西开普、北开普、夸祖鲁/纳塔尔、自由州、西北、北方、姆普马兰加、豪登。2002年6月,北方省改名为林波波省(LIMPOPO)。各省有立法、任免公务人员的权力,负责本省经济、财政和税收等事务。根据2000年通过的《地方政府选举法》,全国共划有284个地方政府,包括6个大都市、47个地区委员会和231个地方委员会。
![]() |
南非摄影家杰米·汤姆拍摄的作品“初月映豹”。 >> |
【简史】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、科伊人和后来南迁的班图人。17世纪后,荷兰、英国相继入侵南非。20世纪初,南非曾一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。1961年5月31日,南非退出英联邦,成立南非共和国。由于南非白人当局在国内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,南非人民在以曼德拉为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的领导下,为推翻种族隔离制度,进行了英勇的斗争,并最终取得胜利。1994年4月,南非举行首次由各种族参加的大选,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。
肯尼亚简况
【国名】 肯尼亚共和国 (The Republic of Kenya)
【国旗】国旗是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而设计的。呈长方形,长与宽之比为3∶2。自上而下由黑、红、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,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。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。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,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,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,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;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。
【国徽】 图案下方为山峰,象征非洲的第二高峰——海拔5199米的基里尼亚加峰;山坡上有咖啡、剑麻、菠萝等图案,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。山峰之上为盾徽,盾面上是国旗图案,中间有一只握斧的雄鸡,这是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标志,也象征肯尼亚人民新的繁荣生活。盾徽背后有两支交叉着的长矛,两侧各有一头象征力量的雄狮,底部的红色绶带上用斯瓦希里文写着“共处”。
【独立日】12月12日(1963年)
【国庆日】12月12日(1963年)
【国家政要】总统姆瓦伊·齐贝吉 (Mwai Kibaki) ,2002年12月就职,2007年12月连任。
【自然地理】 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。位于非洲东部,地跨赤道。东与索马里为邻,北与埃塞俄比亚、苏丹接壤,西与乌干达交界,南与坦桑尼亚相连,东南濒印度洋。海岸线长536公里。沿海为平原地带,其余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。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,将高地分成东、西两部分。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,将高地分成东、西两部分。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-1000米,宽50-100公里,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,并屹立着许多火山。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,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6%。中部高地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,是全国最高峰、非洲第二高峰,峰顶终年积雪;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,以巨大的火山口(直径达15公里)而驰名。河流、湖泊众多,最大的河流为塔纳河、加拉纳河。境内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的影响,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。西南部高原区除大裂谷谷底地区干热外,都属亚热带森林气候。气候温和,各月平均温度都在14-19℃之间,年降水量750-1000毫米。东部沿海平原区炎热湿润,年平均温度24℃,年均降水量500-1200毫米,主要集中在5月;北部和东半部半沙漠区,气候干热少雨,年降水量250-500毫米。3-6月为长雨季,10-12月为短雨季,其余月份为旱季。
|
肯 尼 亚 儿 童 |
【人口】3190万(2004年)。全国共有42个民族,吉库尤族为最大部族,占全国人口的21%,其次是卢希亚族、卡伦金族、卢奥族和康巴族等。此外,还有少数印巴人、阿拉伯人和欧洲人。斯瓦希里语为国语,英语为官方语言,肯政府计划在2005年底以前将斯瓦希里语定为第二官方语言。全国人口的38%信奉基督教新教,28%信奉天主教,6%信奉伊斯兰教,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。 马赛文化的守护者——马赛人
【首都】内罗毕(Nairobi),人口约300万(2004年)。内罗毕座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。它四季如春,花开不败,被誉为“阳光下的花城”。
【行政区划】全国分为7个省和1个省级特区,省以下设区、乡、村。7个省为中央省、裂谷省、尼安萨省、西部省、东部省、东北省、滨海省。1个省级特区为内罗毕特区。 东非大港——蒙巴萨
【简史】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,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。公元7世纪,肯尼亚东南沿海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,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。15世纪至19世纪,葡、英殖民者相继侵入,1895年英国宣布肯为其“东非保护地”,192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。1920年后,肯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。1952年爱国武装组织“茅茅”运动领导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。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(简称“肯盟”)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。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,肯盟获胜。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,12月12日宣告独立。1964年12月12日,肯尼亚共和国成立,但仍留在英联邦内,肯雅塔出任首任总统。1978年肯雅塔病逝,莫伊继任总统。1982年6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草案,确立实行一党制。1991年12月实行多党制。
公司网址:
联系人:梁燕 乔丽 曾琦 毋丹 潘瑞佳 李雄花
地 址:深圳市罗湖区文锦中路深业大厦8楼(罗湖区委正对面)
Tel: (0755) 82253180、82209739、82257449、82257443、82257441 82227447
FAX: (0755) 25944144、82185847